气候变暖、节能减排成为了全球的重要议题,对于在全球工业产值占比达到29%的中国而言,这个趋势的变化尤为重要。作为世界工厂,我国的消费能力无法消耗我国的产能,需要对外出口解决过剩的难题。然而在向全球输出商品的同时,也面临地区的贸易壁垒。尤其是今年欧盟碳关税的试运行,将对我国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是我国商品出口的成本将会有所增加。
尤其是家电产业,从原材料端到生产端再到使用端,都堪称是耗能大户,在家电出口战略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家电产业急需建立绿色体系,推出绿色节能产品的同时,对生产端进行绿色升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
自双碳目标的提出以来,我国家电业开启了产业链多个环节的绿色升级探索,今年以来,已经从节能减排深化到碳足迹管理。
有观点认为,碳足迹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核算,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的碳排放,但对企业来说,很难获取产业链上下游的碳排放因子,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方便企业获得上下游的排放因子,核算碳排放量。
家电业碳足迹管理为家电企业提供了碳排放的量化指标,让家电产业链的节能减排更加容易“有的放矢”,同时也有利于家电产业绿色升级过程中的降本增效。在家电产业链绿色升级的过程中采用的国外碳足迹数据库既需要付费,也不符合中国家电生产的实际情况。中国家电企业建立自身的碳足迹数据库是有必要的。
01、政策领头
有观点认为,产品碳足迹认证是个系统工程,家用电子电器产业上下游需要保持行动一致性,上下游零部件厂商都需要对“碳排放”进行排查和测算。更关键的是,碳足迹认证需要与国际衔接与互认,这并非企业本身就能完成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上个月国家发改委以及工信部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五大重点任务。
意见还进一步指出,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大型消费品为重点,有序推进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商场和电商平台等企业主动展示商品碳标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证书将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其中对中国家电绿色出口具有重要影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今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行,过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专家称,CBAM对行业利润的负面影响最高可达40%。
中国家电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也越发凸显,正在从产品出口迈向品牌出口的新阶段。在碳关税的试实行的情况下,中国家电业必须跨越新障碍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家电在全球的地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家用电器生产规模和出口规模均位于全球首位,中国家电贸易份额占到了全球38%。这意味着,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对我国家电出口起到重要的作用。
02、家电企业齐行动
政策的出台起到了带头作用,但从细则和任务来看,企业在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中仍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正在将重心逐渐向国际市场转移的家电企业早早开启产业绿色升级的探索,以自身产业链为核心建立碳足迹报告,如今随着政策的发布,中国家电企业的绿色升级如虎添翼。
据悉,包括美的、海尔、海信等企业已经开启了碳足迹管理的先行探索,其中美的空调去年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首个空调产品碳足迹和减碳量评估技术报告。目前,美的家用空调、洗衣机、冰箱、电磁炉、电热水器、微波炉、烤箱、多联机、热泵等9个品类获得了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超过40张。
除了美的之外,如今已经有多个企业推动碳足迹认证,公开消息显示,海信激光电视获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证书。TCL中环太阳能硅片G12、叠瓦组件产品均通过碳足迹认证。格力电器通过智能化能源管理和优化建筑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足迹。
去年,海尔智家开展了对国内43家整机工厂的碳盘查行动,并积极开展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共获得冰箱、洗衣机等6个类别、10个型号产品的碳足迹证书,走出1条碳足迹之路。
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力的事业。在政策领头的情况下,中国家电企业也在发挥自身的力量,促进家电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家电圈)
更多精彩资讯,可关注北京国际水处理展览会(简称:北京水展)。北京水展是华北地区超大规模的水处理商贸交流平台。坐拥2.2万平米展示面积的北京水展由净水、环保水处理、膜与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泵管阀、仪器仪表、空气净化及新风7大主题展区组成,2024年预计将汇聚600多参展企业和超过1.5万件展品,更吸引逾2万多名专业观众。
在展会期间,除了传统的经销商、代理商、市政单位、污水厂、供水厂、水司、工程(安装)公司、以及设计院外,现场还能接触到28个终端行业的专业观众覆盖:食品、石油、化工、制药、建筑、市政等。还开拓装饰装潢、学校、房地产开发商、酒店等新领域观众。帮助企业更高效地维护客户关系,拓展业务合作,推广新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